什麼是癌症骨轉移?

「轉移」是癌細胞一種特殊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部分癌細胞離開最初的發病位置(醫學上稱作原位癌)進入新的器官或組織中,形成新的惡性腫瘤。

不同癌症偏好轉移前往的器官部位各自不同,轉移到骨骼就稱為骨轉移。絕大多數癌症都有機會轉移到骨骼,其中容易發生骨轉移的癌症有:乳癌肺癌攝護腺癌(前列腺癌),其他也易骨轉移的癌症有:甲狀腺癌、淋巴瘤、腎細胞癌等。

大多數癌症骨轉移發生在人體中軸骨(位在人體中線的一整組骨骼),如脊椎、肋骨、骨盆、股骨(俗稱大腿骨)和肱骨(位於肩胛到肘部的骨骼,也就是上臂骨)與頭蓋骨等。

骨轉移初期沒有明顯症狀,骨質逐漸被破壞後開始出現骨痛、骨折等症狀。治療包括藥物、放射治療、手術等。

癌症骨轉移症狀

轉移的病人在初期可能沒有任何明顯的症狀,隨著時間拉長,骨轉移會逐漸破壞骨質,就會開始出現骨痛、骨折等較為顯著的症狀。根據影響到的骨骼,造成的症狀也不同,例如如果波及到骨盆,有可能會引起尿失禁;當波及到四肢骨時,會造成腿部與手臂的虛弱感。

由於骨質持續被破壞,骨頭中的離子會進入血液,使血液中的鈣含量升高而出現高鈣血症,早期會讓腎臟難以濃縮尿液,因而讓患者多尿、夜尿、容易口乾、厭食、容易疲倦等,中後期會引起腸胃道的相關症狀,包含噁心、嘔吐、便秘、腸絞痛,嚴重時會出現意識混亂、心律不整、昏迷等較為嚴重的症狀。

癌症骨轉移治療

癌症骨轉移目前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放射治療、手術,多數的治療方式都有副作用,治療選擇需由專業醫師決定最適合病人的方式:

  1. 控制症狀藥物:如果患者出現嚴重的疼痛狀況,可以選用合適的止痛藥或類固醇類藥物來進行改善。
  2. 藥物治療:可使用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雙磷酸鹽類藥物(bisphosphonates)來加強骨質的形成,並降低骨轉移的疼痛。另外目前也有單株抗體藥物,透過抑制蝕骨細胞作用,達到增加骨密度的效果。化學藥物治療,通常會將骨轉移與原始癌症(原位癌)一起治療,尤其影響超過一根骨骼時,化療藥物對於部分癌症有明顯的效果。乳癌與攝護腺癌還可以用激素類藥物來治療,也能使用專一性更高的標靶藥物來進行治療。
  3. 放射線治療:使用放射線來殺死癌細胞,分裂旺盛的細胞容易被放射線殺死,癌細胞就是其中之一,但正常細胞中的毛髮細胞因為分裂旺盛,往往也會受到池魚之殃。目前也有使用注射放射線藥物的方式來治療,可限制在小區域的範圍內,降低影響程度。
  4. 手術治療:可以幫助修復或治療骨折,或治療有高度骨折風險的骨骼,減輕患部疼痛,並可再透過關節置換術來恢復關節的正常功能,手術需要以簡單有效為主。
  5. 物理治療:可以透過物理治療來協助患者適應生活,可提高肌力,並透過合適的輔具(例如拐杖等)來維持正常的生活。
  6. 其他相關療法:癌症治療相關的實驗性療法很多,有許多仍有待醫界進一步釐清成效,使用上也需要充分與醫師進行討論。

癌症骨轉移照護重點

  • 發生轉移的癌症雖很難治癒,目前骨轉移患者的5年存活率已逐步增加,充分與醫師溝通,積極面對治療,保持開朗的心情,減輕骨骼疼痛並盡力保持骨骼原有的功能,就能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 乳癌患者大多是停經的婦女,遇到骨轉移很可能會大幅增加骨質流失速度,患者應注意飲食、保持運動習慣及多曬太陽,補充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
  • 骨轉移的部分患者會出現持續疼痛的痛苦,需要旁人的安撫與支持,其他有助於心神安寧的方法也可支持患者,降低痛苦。

癌症骨轉移進展

癌症骨轉移的進展過程與何種癌症引起有關,以最常見的3種癌症說明:

  1. 肺癌:整體來說約有30%骨轉移機率,骨結構遭破壞的程度往往也較為嚴重。根據國外早年的研究指出,小細胞肺癌約有70%的患者會發生骨轉移,肺腺癌約有45%的患者會生骨轉移。肺癌因為早期症狀較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往往已經是晚期,進展往往較為迅速。
  2. 乳癌:整體來說約有10%骨轉移機率,有時也會引起一定程度的骨結構破壞。乳癌患者因為存活率較高,所以臨床上乳癌患者仍有很高比例會要面臨骨轉移的問題,但若能妥善照護,也會有較長的存活時間與不錯的生活品質。
  3.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整體來說約有10%的骨轉移機率,通常造成骨結構破壞的程度較低,越到晚期,發生惡性骨轉移的機率就會顯著提高。當患者出現復發或是侵入儲精囊,尤其要特別留心。

癌症骨轉移併發症

  1. 神經性的後遺症:骨轉移破壞骨質的同時,原本能屏障周圍神經系統,有可能喪失保護功能而讓神經受傷,有可能引起尿失禁、下肢癱瘓等重大的神經性後遺症。
  2. 高鈣血症:因為骨質被破壞,鈣離子會大量釋放進入血液內,容易出現高鈣血症。病人會出現噁心、便秘、頻尿等狀況,嚴重會出現意識不清、昏迷等高危險的症狀。

癌症骨轉移常見致病原因

醫界仍無法完全了解癌細胞轉移到骨頭的詳細機制。容易發生骨轉移的癌症有:乳癌、肺癌、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淋巴瘤、腎細胞癌等。癌細胞並非馬上就具有直接轉移的能力,要能夠轉移,需要能夠突破周圍細胞的包圍、躲避免疫系統的偵查進入淋巴管或血液中,並且需要其他機制的幫忙,這一連串事件都不是立即就會發生,所以當癌症發生轉移時,往往已是中晚期。

癌症骨轉移好發族群

部分癌症的骨轉移機率較高

  1. 乳癌
  2. 肺癌(尤其是小細胞肺癌、肺腺癌的族群較高)
  3.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
  4. 甲狀腺癌
  5. 淋巴瘤
  6. 腎細胞癌

癌症骨轉移預防重點

癌症病人需要定期接受骨頭掃描影像檢查,並留心在較常發生骨轉移的骨骼是否有出現疼痛感。如果有持續不明原因的骨痛,應立即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治療也會較為容易。

癌症骨轉移診斷方式

透過影像學檢查,可以了解是否發生癌症骨轉移,同時也能了解骨頭遭破壞的嚴重度,具體檢查項目選擇請由專業醫師加以評估,可能的檢查方法如下:

  1. X光檢查:常見的骨骼病變透過X射線檢查就可以發現,特別是出現明顯的骨折情況時。
  2. 全身骨骼掃描:這項檢查是透過不同階段的骨細胞對於放射性同位素的藥劑吸收度不一,越年輕的骨頭組織有較好的吸收度而能被顯著地標示出來。若發生骨轉移時,骨頭組織會被癌細胞破壞,同時也會刺激周圍的骨骼細胞進行修復,這些新形成的骨細胞就會吸收較多的藥劑,而能在掃瞄影像中呈現出病灶所在,即使沒發生骨折也能提供專業醫師判讀是否發生骨轉移。此檢查需要與X光檢查相輔相成。
  3. 電腦斷層掃描(CT):可掃描身體內側的身體狀況,特別擅長辨別淋巴結、內臟等軟組織。
  4. 核磁共振(MRI):也稱為磁振造影,可詳細掃描身體特定部位,常用來檢查骨髓損傷的狀況。
  5. 正子斷層掃描(PET):用於辨識身體代謝亢進的區域,癌細胞屬於高代謝的細胞之一,因此能在片子被清楚標明。不過部分正常細胞也會有代謝率高的問題,所以需由專業醫師解讀判定。

上述檢查結果如果無法提供確切的訊息,必要時也需要透過活組織切片技術,從可能的區域採取檢體進行檢查。

癌症骨轉移就醫提醒

初期就醫階段,病人和家屬應該知道:

  • 對於病人的症狀,醫師認為的診斷是?
  • 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 癌症骨轉移是怎麼得到的?
  • 治療方法有哪些可選擇?不治療會怎麼樣?
  • 癌症骨轉移還會繼續惡化?會對身體造成那些問題?
  • 生活需要注意那些事情?需要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
  • 何時要複診或進一步檢查?

 

已經確診癌症骨轉移,照顧者應該知道:

  • 有那些症狀平常要注意?
  • 需要長期服藥?未來有機會減少藥量或停藥?
  • 藥物副作用是什麼?服藥要注意哪些事?
  • 需要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
  • 下一次複診或追蹤是什麼時候?

疾病發生部位

全身各處的骨骼都有機會被癌細胞入侵,最常發生在人體中軸骨(人體中線的一整組骨骼),例如脊椎、肋骨、骨盆、股骨(俗稱大腿骨)、肱骨(上臂骨)與頭蓋骨等處。

請注意,並沒有任何一種或一組方法適用於所有病人,一般表格內建議的治療方法並非絕對不變, 請您務必與醫師充分討論。

康健文章

回到頂端